焦慮變助力
調整心理狀態,化焦慮為助力 2005/11/11 【記者鄭乃薰報導】
  隨著國際體育競賽的發展,和運動生理等研究水準提高,體育界越來越重視心理因素對選手表現的影響。

  美國格魯波先生在一九八四年發表論文指出:低、中級運動員心理因素對技能影響佔20%,生物力學因素佔80%;而優秀運動員正好相反,心理因素影響佔80%,生物力學因素佔20%。可見,在高水準比賽中。心理因素是決定選手表現
的重要關鍵。

  情緒能激勵選手表現,也可能壓抑選手。積極活躍的情緒能使選手發揮得比平常練習時更好,但當激情轉化為緊張和焦慮時,就可能出現反效果。而緊張正是許多運動員在比賽時最常見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研究發現,適度焦慮並不會影響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反而使選手在比賽時注意力集中、反應敏捷、充分發揮潛能,以取得好成績。但過度焦慮則會使運動員在比賽時急躁不安、心慌意亂,反而發揮不出應有的實力。

  選手過去的比賽經驗和對自身表現的期望,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緊張狀態。另外,比賽對手的強弱、教練表情等,也是影響選手情緒的諸多因素之一。

  能不能將焦慮轉化為比賽時的助力,則和每位選手的心理素質大有關係。有的選手情緒強烈,容易在比賽時沉不住氣;有的選手則思維靈活、動作敏捷,能適應比賽中各種突發狀況。教練應針對每位選手的心理素質不同,教導各種處理焦慮的方式。

  面對焦慮最常見的方式是呼吸調節法。因為當情緒緊張激動時,呼吸短促,此時透過緩慢呼氣和吸氣,可使選手情緒放鬆。而當選手情緒低沉時,可以利用長吸氣與有力的呼氣練習,提高士氣和衝勁。

  此外,回想過去成功的比賽,能使選手從中受到鼓舞,獲得力量,可以變得較有自信且從容。還有,選手對自己的期望不宜過高,應該根據平時表現,設定可達到又激勵人心的目標。

  隨著各國體育技術不斷提高,選手在技巧和身體素質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比賽的勝負關鍵,往往取決於選手的心理素質。因此,選手調整心理狀態的能力,將是提高比賽成績的關鍵因素。

(大專體育運動簡訊第159期2005.11.11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