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奧修的『直覺』(台北:生命潛能)讀到的句子,
它解答了我的一些些疑惑,重點是,也給了很好的『看見』。
我試著去『知道』(knowing)奧修說了什麼,
也因此,有一個很平安的午後小憩,
以及整個下午的喜樂。

生命樹
**********************************頁55

直覺與本能很相似,是因為你也拿它莫可奈何。直覺是你意識的一部分,就如同本能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不能對本能做任何事,也無法對直覺做任何事。不過就像你可以允許本能被滿足一樣,你也可以允許及給予直覺全然地被滿足的自由,然後,你將會對自己攜帶的力量而感到驚奇。

直覺力能夠給予你根本問題的答案,不是言詞上的,而是存在性的答案。

你不需要問:『何謂真理?』本能聽不到,它是個聾子。智力會聽,但只會提出哲學說明,它也瞎了,無法看見。而直覺力有眼睛,是一個『洞見者』,它能看見真理,而不是思考真理。

...............

在某些方面,直覺卻剛好本能相反:本能老是帶領你朝向其他的東西,本能要獲得滿足總是要倚賴外界事務,直覺則只將你帶往你自己,沒有倚賴,也不需要任何其他的東西。因此,直覺是美的,自由的,獨立的。直覺是一種提升到不需要任何東西的狀態,它是如此充滿著,所以已沒有任何空間留下。

頁61

直覺的運作方式是一種量子的飛躍。直覺沒有方法論的過程,而只是看見東西,直覺有眼睛可以看見。直覺可以看見一些東西,一些你從來沒有想過要正視它的東西。例如,愛。你從來不會把愛當作是一個東西,但一個人的直覺卻可以看見是否有愛在你裡面,在你裡面是否有信任,是否有懷疑。直覺可以看見,彷彿真有東西在裡面一樣。

頁67~69

知識(knowledge)和知道(knowing)有什麼不同呢?在字典裡面雖然沒有任何差別,但它們存在的形式卻有極大的差異。知識是一種理論,而知道是一種體驗。知道表示說你睜開了眼睛,而且看到了。知識則是其他已經打開眼睛看到的人,談論著所看到的,而你只不過一直蒐集他們談論的資料。

即使你瞎了眼,依然可能獲得知識,知識是有可能得到的,沒了眼睛,你仍然可以學會很多有關光的事情,但如果你失明了,是不可能知道光的。唯有你的眼睛被治療,治癒,唯有你能夠看得到,你才有可能知道。知道確實是你真實的經驗,而知識是假的,是一個詛咒,一個禍害,一個毒瘤。

人類是由於知識才和整體分開的,是知識製造了人和整體之間的距離。你在山裡偶然看到一朵野花,你不知道它是什麼,你的頭腦沒有對他產生想法,頭腦是寧靜的。你凝視著花,看著花,在你內在並沒有任何知識升起,只有驚奇和神秘。花在那裡,你也在那裡,而透過驚奇,你與花是不分開的,彼此連結了。但如果你知道這是一朵玫瑰,或者是金盞花,或是其他花的話,這種知識便會使你與花分開。花在那裡,你也在那裡,不過毫無連解------你『知道』的!『知識』造成了距離。

你越知道,那個距離就越大,你知道的越少,那個距離就越小。假如你在全然不知道的那個片刻,就沒有了距離,那你就被連結了。


如果你知道知識使人分裂,知識會造成距離,那麼你就理解了靜心真正的奧秘所在。

靜心是一種不知道的狀態,一個純粹的空間,是不受知識打擾的。是的,聖經故事是真實的-----人因為知識而墮落,因為吃了知識之樹的果實而墮落。


頁70

那個聖經寓言富有很深的洞見,為甚麼人會因為有了知識而墮落?因為知識造成了距離,創造了『我』和『你』,也創造了主題和客體,『知者』和『被知者』,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知識基本上是使人精神分裂的,它製造了分裂,而無法將那個分裂再整合起來。

那就是為甚麼一個人越博學多聞,就越不具宗教性,一個人受了越多的教育,去接近整體的可能性就越少。耶穌是對的,祂說:『只有小孩子可以進入我的王國。』只有小孩子............,小孩子有什麼特質是你已經喪失的?

**********************************

我很喜歡這些,因為它讓我看見了前幾天那幾篇有關施受法(慈悲觀)的主題裡面,我想要說,但是說不出來的東西。應該和常見的這八個字很類似:『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並且加上莊子說的這句:『物我兩忘于江湖』。

奧修的這段說明,釐清了甚麼是堆積的知識,如果只是假借而來的,從具有洞見力的人的描述當中學來的一些概念,那只會卡住自己的內在。除非是自己親身的體驗,那樣就是一種了解,realization,會成為運行在體內的力量,可以越累積越有力量,這是截然不同的。

這也讓我對於榮格提到內向直覺型的人,多了一些些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