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整理了一篇『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來集思廣益,看看遇到這樣的情形,

可以有哪些方法來因應。

回應很熱烈,

其中去年台北NLP的夥伴絲雨把他與我的討論加上她的感想,

整理成一篇文章,我覺得蠻好的,

徵得她的同意轉貼過來。



我要特別說一點,就是透過她的整理,

讓我自己也更深的覺察到,我們常常急著去解決問題,

但是,我們忽略了,是誰去面對那個問題?

而我們此刻正在面對的人又是誰?

如果忽略了眼前這個人,她的處境與狀態,

好像憑空我們說什麼他就能夠做到什麼,

那我們就忘記了,在場的人才是我們能夠幫助到的人,

這個助人工作最起碼,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實。

或許,這也說明了為甚麼有些老師會跟家長發生不愉快,

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

怎麼會到了後來雙方忘記了孩子,只記得彼此的衝突呢?

我想,或許就是因為忽略了在場的人有他自己的處境,

如果他做得到,或許老早就做了,哪裡還需要我們來提醒呢?

助人工作者,真的要更謙卑,去同理對方,

去了解他所擁有的資源,他所受到的限制,

這樣,才能就原來共同的目的,一起建設性的進行合作的工作。


P.S.跟別人討論怎麼幫助不在場的第三人的時候,

我的心得是,永遠要記得,不是你自己,而是對方要去面對那個人,

所以,我們要跟在眼前的這個人建立好關係,

要去照顧他的需求,要能同理他的處境,

這樣,他有了這樣被滋潤的經驗,

才有可能依樣畫葫蘆的去滋潤那個不在場的人。



如果只是想當然爾的給出一些建議,

其實我們就沒有跟他同步,

沒有建立好關係,

我們只是展示了權力關係當中那種不平等的情況,

這要教他拿什麼經驗去面對那個我們共同想要幫助的人呢?


生命樹

*********************************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umi-ocean/article?mid=2294&prev=2301&next=2285

NLP 絲雨 自信、同理心、建立良好關係

絲雨先後回答了絲雨的想法:

 

 

孩子用錯誤的方法想要引起關注:
毆打舅舅的孩子;你們憑什麼過的這麼幸福!!
搭車回家被拒門外踹門:憑什麼我同母異父的妹妹你們沒把她送走,卻把我送走
!!

孩子只想表達他對家庭以及這個世界的憤怒。


這樣的孩子其實很早熟,也很脆弱,不願意承認現實就是這樣,他無法改變這一切,感到無助。(就像幼兒無助時只會哭泣一樣,國中生無助,用憤怒暴力表達)

就跟孩子說,你可以選擇繼續下去,其他人現在也許會覺得有一點困擾,但他自己會永遠痛苦。他也可以選擇改變,現在他也許會覺得有一點困擾,但將來他便能建構自己的幸福。

你現在得不到,但是你可以創造未來你可以得到的幸福。

跟孩子說:你可以看到你前面的前例親友,上一代和上上一代的家庭是怎樣的家庭結構,你可以選擇和她們一樣,也可以選擇創造和她們不一樣。

我的建議可採用娃娃家族排列法,邊帶孩子認清現狀,過程中邊置入上列訊息。

最後,和家屬確定點有:是否只要他不打舅舅的孩子(妒心),外婆和舅舅舅媽會讓她回原來的地方『家』呢?

 

 

NLP有句話:每個行為背後都有他的正向意義。也可以帶孩子走時間線阿~^^~就說和孩子玩幾個遊戲咩~

 

 

我的重心在孩子身上,現在不是怪罪誰或是想當初的時候,讓孩子有資源,有勇氣面對他的人生才是我的重點。

 

我的安排順序會是..1.娃娃家族排列法(解離),置入信念第一次,出現資源時帶2.時間線(把每一種資源方法融入跑一遍),置入信念第二次,3.建立勇氣自信能量圈加強孩子信念,置入信念第三次。

 

 

我的世勳老師除了回覆我

 

 

To絲雨:
妳和個案同在的能力好強啊。
妳的解讀跟阿德勒學派的解讀很類似,
基本上,我也是這樣看待為何狀況會在這個時間點出現,
跟妳的判讀是一致的。
這孩子用了一個拖磨所有人的方式來逃避他的成長,
這讓每個人都受苦。


 

更回覆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也是學習NLP特別要注意的大重點

 

 

To絲雨:在沒有建立好關係之前,我想沒有一個技巧會有用處的,何況是需要這麼高配合度的技巧呢!

 

 

於是,絲雨覺察了一下自己,將覺察發現回應了老師:

 

 

絲雨當下的確是認為今天孩子願意出席,也就透漏了『救我』的聲音,會願意配合這位導師。我省略了現在這位導師與孩子的親和力關係~

 

當然,我的回答也僅於『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跟我的這個朋友說呢?』如果我是那個導師,我會用TOTE映證我的那兩句:毆打舅舅的孩子;你們憑什麼過的這麼幸福!!搭車回家被拒門外踹門:憑什麼我同母異父的妹妹你們沒把她送走,卻把我送走!!是否有打中孩子的心房,有打中同理成立,才會BOBY BOBY的與我玩遊戲..。很好的覺察,我對於同理能力的自信。

 

坦白說,身為好朋友給建議時,很自然的容易忽略對方(問問題的人)是否已經取得和問題中的任何主角的親和感問題。好朋友彼此能力上的認同與認知,先入為主的認為,妳會來問我,我認定妳(這一位導師)和這位學生有基本的關係已存在,也相信這位導師擁有足夠的能力去消化我給的建議後,運用她的方式去協助這一位孩子,更因為此,絲雨忽略了去和好朋友確認,『妳們關係現在怎樣了呢?

我的省略是否來自於過分自信及好朋友的親和感與她的良好關係?

 

絲雨太過自信我與好朋友的關係、絲雨太過自信我的好朋友目前的狀態,因此忽略了與對方確認最重要的前提,這也是過分同理的結果。

 

 

NLP最重要的第一根柱子:一定要先建立好關係,唯有良好的關係,植入才會有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