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的"低IQ時代"(台北:商周出版社)這本書我蠻喜歡的,

因為對於世界的局勢有很深入的看法,

看了兩次,有些內容值得記起來提醒自己反覆思考。


在NLP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跟工具是卓越圈,

隨之而來的觀念是『舒適圈』和『挑戰圈』。

都說要走出舒適圈進入挑戰圈,不然會怎樣呢?

看了大前研一的『低IQ時代』,深有所感
其實書中提到的很多現狀,都是來自於固執的停留在舒適圈付出的代價。

而提到的許多現在真實的世界狀態,

就是在提綱挈領的告訴我們應該要面對的挑戰區的真實樣貌。



生命樹

***********************************


緒言

*危機就是轉機,能夠發現要擺脫危機的人就是你。就算你形單影隻,也要採取行動。不要害怕合別人不一樣。一定要牢牢記住,只有捨棄無差別意識,才能夠不被淘汰繼續活下去。

*沒錯,我就是要這種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_低IQ社會的出現

*大家都捨棄意見,而把應該歸類為國民感情的情緒反應當成了輿論,甚至於連政治家的一舉一動都明顯是在迎合這些輿論。這就是愚民政治。

*2011年,日本現在的電視將全數變更為數位無線台,也就是說所有的電視節目將全部YouTube化。

*日本整體只是朝著"國際性的隱居"路線在前進。

*日本的經營學者、經濟學者,演講時最容易陷入"麥可‧波特這麼說"的情境裡面。他們習慣引用外國名人的見解。專程出國一趟,卻是去談麥可波特的事情是毫無意義的,可是他們卻一點也不自覺。如果波特的見解這麼重要,主辦單位直接邀請波特本人豈不是更好? 





第二章_政府製造的不景氣的根源就是智慧衰退

*日本的股票不是因為日本人的購買而上漲。日本的投資者只是在外資買氣的帶領下才進場的。所以當外資抽手時,一切就回到了原來的狀況。就只是如此而已。

*那該怎麼辦呢?首先,你要先看看全世界到底現在是怎樣的。






第三章_全體成為經濟白痴

*總而言之,日本人就是不思考。因為不想思考,所以將一切丟給別人的傾向就特別強。投資理財丟個理財專家,孩子的教育丟給學校,政治丟給政治人物,食品安全丟給政府機構和企業。全部丟出去,就是自己為一所作的決策,
這就是現在日本人大家都一致相同的心理狀態。

*要從根本改變稅制,原則上就應該對資產進行科稅。也就是向英語系的國家學習,設定資產稅,並且廢除遺產稅。






第四章_政局和集體智慧

*小泉前首相所做的事情(郵局民營化)其實是和歷史的潮流背道而馳的。因為他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全國的百姓。他只是打著改革的名義,把政策全部丟給政府官員,讓早就應該廢除的道路公團組織﹑郵政組織繼續活下去。這根本就是詐欺。

*只看現狀絕對找不到解決國民年金問題的最後對策。我們必須在某個地方設停損點,然後進行妥協。






第五章_網路社會和大腦

*既然無法回到沒有網路的時代,那麼,我們就應該思考不會因為使用網路就變成笨蛋的方法。

*在網路上會跟人發生爭吵的人,通常都不是上班族,而是環境當中的人的知識水準和自己有一段差距的地方工作,例如學校老師、補習班老師。這些人大都不習慣被反駁,所以他們體會不到大家一起討論之後,再創造新知的那種感覺。就是因為沒有這種體驗,所以在網路上只要遇到稍稍反駁自己意見的人,就會激起他們強大的攻擊性。在網路上看不到對手的臉,更讓他們無所畏懼。簡單的說,就是怒火戰勝了理智。

*我還是認為網路是個美妙的地方,網路讓人類智慧恢復了本來應有的面貌。因為在這裡最重要的不是"是誰說的?",而是"說了甚麼?"。事實上在網路上,我們對於發言者的性別、年齡、職務等等,幾乎是完全不知道的。

*與其拼命敲鐘警告大家小心網路社會,不如更賣力使用網路。能夠不讓富者奪走貧者所有,又能夠帶給窮者及弱勢族群恩澤的,卻也是網路空間。因為在網路的世界無關性別與年齡。







第六章_沒有慾望的年輕人和學力低下

*回到過去的教育方法不能解決現在的孩子的問題。

*製造出這種年輕人的,卻是包括我在內的我們這些大人。

*指責"輕鬆式教育"要求回到過去,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因為那種教育方式所培養的"學力",並不等同於符合現在這個社會所需要的質問力、思考力,而是單純的指會不會寫難的漢字以及會不會困難的計算。

*要討論"學力低落",首先必須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學力是甚麼?",一個是"甚麼樣的學力才是今後的孩子們所需要的?"除了學力的問題之外,我們還必須搞懂另外一個比學力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們失去學習慾望這件事情。因為,學習慾望的降低這件事情比學力低落的問題更大。

*丹麥瑞典芬蘭這些國家的孩子沒有失去求學的熱情。相反的,他們對於未來有強烈的危機感。

*在美日安保條約還是個大問題的那個時代,日本政府對於刺激的學生運動,具有非常強烈的危機感。認為任由學生運動繼續延燒,政府政權勢必會被顛覆,於是轉換做法以愚民政策教育全國的老百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偏差值(離平均數有多少個標準差)教育"(類似台灣的PR值)。

*本來,自己的能力應該由自己判斷,自己想做的事情應該根據自己的判斷,由自己來決定。但是日本的孩子們卻在受偏差值管控下的世界,度過了訓練自己判斷能力最重要的時期。也就是說,日本的孩子們失去了靠自己的力量判斷自我的能力,而且不是由自己,是由偏差值來決定自己想做的事。偏差值的登場,讓個人的能力成為一個一個的數值,上面的人會告訴你:你的偏差值是幾分。孩子們在不斷的接受到這種資訊的情況下,再經過一番"心態調整",他們自己就會輕易相信自己就是這種程度。

*工業化社會就是需要大量這種習慣被餵養的機器人。因此,應用偏差值來做區別(區分人的能力等級)非常實用。但是這種政策卻奪走了個人的慾望,說得更白一點,就是奪走了個人的野心。

*現代的日本人,從進入國高中就讀之後,就習慣用偏差值排序。人一旦有這種習慣之後,對於因此而造成的等級差別就會毫不抗拒的全部接受。所以,偏差值不是教育,而是一種"調教"。調教就是透過填鴨方式,把老師所教的東西背起來,考試的時候,只要把背起來的東西再正確吐出來,偏差值就能夠高高在上。

*這種能力能夠稱為學力嗎?其實這種學力無論有多高,都無法培養出熱情開創自己人生的實力。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這種學力,真正重要的是"靠自己大腦思考的能力"、"能夠實踐自己理想的勇氣"以及"一份堅持到有結果為只的執著"。因此,我們的教育一定要引導學生走向自己的願望,我們必須要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四周可以聽到鼓勵聲音以及支援的環境。

*偏差值教育如果前面所說,是愚民教育。所以最後的結果只是"大量生產背均質化及接受過良好訓練(卻不會思考)的人",這並不是真正的教育。

*日本的經濟處於高度成長期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想要擁有3C:車子,冷氣,彩色電視機,為了這3C,大家拼命工作好讓自己變得更富裕。如果說支撐日本經濟不斷成長的力量就是這些物欲和擁有欲其實一點都不誇張。但是,現在這種物欲已經消失殆盡了,我們的年輕人變得非常知足而不再敢夢想讓自己更富裕。








第七章_提升集體IQ的教育改革

*現在人人都知道,關於有答案的問題,只要上網搜尋馬上可以找到。因此,現在的世界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個人要把自己的價值觀植入沒有答案的問題的時代了。如果不了解這一點,就沒辦法展開符合二十一世紀需求的教育工作。

*如果把今後的教育機構想成"生產人才"的製造商,首先必須要確立一個概念,就是要製造甚麼樣的商品。是對金融經濟很敏銳的人才?還是對IT非常犀利的人才?抑或是語言能力特別強的人才?還是擁有像我所說的擁有能夠解決問題的"思考力"的人才?我希望大家可以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我的答案是:"異才",就是在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裡面,可以憑著個人的思考力找到答案的異才。這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人才。

*現在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的人才,幾乎都擁有美國高等學府求學的經歷,因為這些大學合研究所全部接受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學生。這當中當然也包括了許多異才,是這些人創造了現在這個世界的"價值"。

*老師"教"孩子這件事本身就是個時代的錯誤。在傳統的工業社會當中,因為先出生而累積經驗的人,是可以成為別人的"先生"(老師),但是在資訊社會就不一樣了。在沒有答案的世界裡面,只問是否具有向新事務挑戰,勇於嘗試錯誤的勇氣。因為只有一邊思考一邊嘗試,並且勇於承擔風險,才是尋找答案唯一的路。但是現在的老師當中,能夠勇於承擔風險的人有多少?在學校當中為人師表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是迴避風險型的人,因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在大學時代就認定"教職是鐵飯碗"所以才去考教師證照。

*"教",是以"有答案"為前提。因為先出生的人知道答案所以可以教~這是teach的意思,告知有答案的東西。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標準答案,就不能夠teach了。最近北歐各國認為教育中teach的概念是錯的,教師的職責應該是幫助學生learn。在賦權增能的概念下,教人的一方不是"先生",而是"教師",教師為一個工作是協助學生學習和思考。當學生有疑問的時候,教師就從旁支援學生去找答案,而且和學生一起分享在得到答案之前的感動和興奮,這才是教師的職責與任務。如此一來,教師的工作就會變成是一邊檢驗"這是不是一條通往答案的路",一邊給與學生勇氣和毅力前進到一條不曾踏入過的路。

*在丹麥,教師絕對不會告訴學生一個結論,而是要學生去尋求多方面的看法。在這種情境下,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學生面對困難無法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時,在一旁支持並給予突破困境的勇氣。因為有勇氣的人,最後就有信心成為領導者。

*但是現在的日本卻不是這樣,一個放棄思考而只是急著去記答案的群體,當它面對沒有答案的世界的時候,大腦即停止思考,甚至於連想要挑戰的勇氣都沒有。

*先進國家的人靠甚麼吃飯?他們的工作是,指導全世界的人,並創造附加價值。也就是說,只有從事擁有領導權的工作,才能過得高報酬。相反的,如果你只是個聽命於這種人並且乖乖的為這種人辦事的人,那麼你就只能拿到一點點相當於開發中國家水準的薪資了。

*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而把教育外包給學校或者補習班。幾乎沒有例外,沒有家長會真的身體力行,所有的家長都能口若懸河說出一堆大道理,結論就是教育是學校或者補習班的責任,但是"我自己來教"這幾個字就是永遠說不出口。

*父母親的想法不改變,就算學校和教師願意改變,教育還是無法改革。為甚麼日本人總是認為:學校和教師把我的孩子教好是理所當然的!要知道教育和做生意是不一樣的,教育絕對無法外包。因此,這個問題如果要追根究柢,必須要被重新檢視的是父母親的教育,而不是小孩。

*親子之間的對話必須從關掉電視機以後才開始。如果連關掉電視這個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那麼許多家庭當中有意義的親子對話是無法成立的。

*父母親、教師所要扮演的角色一定要求變,不能再像從前一樣只要命令孩子這樣那樣就可以,不能再說:用幾號球桿、往哪個方向打。最好的教師會說:我也不知道,讓我們一起想。然後和孩子們一起目測風速、推測球路。孩子在選球桿、擺揮桿姿勢時,不妨再適時給予一些建議。也就是說,最好的老師要像桿弟那樣,不是"教",只是給與"指點"和"建議",父母也是如此。

*孩子了解之後,就算接下來有風險,也要鼓勵孩子勇敢前進。培育有勇氣的人,是在沒有答案的世界當中為人師長與父母者的職責。

*在歐洲沒有人會雇用一個只因為他畢業於名校。企業面試的第一個問題一定是:"你有沒有甚麼特別的經歷是你履歷表上面沒有寫出來的?"

*在面試時候問的問題想要考的不是應徵者的知識,而是思考模式。問一個他沒聽說過的地名,然後看他的思考模式。會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的人,就會以"請讓我以這個假設為前提",來確認自己和主考官之間可以相容的條件。








第八章_在低IQ社會當中誰會得到好處

*我希望大家一起思考:我們這個集合體如果凡事都不思考,那麼得到好處的人會是誰?只要想通這一點,至少每一位日本人的行動模式都應該有所改變。

*甚麼都不想,高高興興的在卡拉OK唱歌的人,通常都是財富被奪走的一方,而動腦思考提供卡拉OK的人則是奪人財富的一方。這就是"卡拉OK資本主義",現在大多數日本人都是唱卡拉OK的一方。而且只要卡拉OK的伴奏一停下來,就無法靠自己功力唱下去,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不過是以卡拉OK的技術為後盾(自以為)在唱歌跳舞。其實最關鍵的人物,就是那位希望大家能夠投懷送抱而創造卡拉OK結構的人。當然,世人的財富就會逐漸流入這個人的口袋了。(想想蘋果的賈伯斯)。

*用自己的汗水所賺的錢是乾淨的,用理財的方是不勞而獲的錢是骯髒的。對日本人來說,這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價值觀。就某種意義來說,這種想法是正確的,但是,這麼做真的好嗎?這種想法,導致了零利率的社會,讓有想法的人利用日本人的這種價值觀運用日本的資金大賺日本人的錢。當然,願意這樣做的人一定要能夠自己來承擔這樣做的風險。

*每一個全球化的企業,對於祖國都不會特別的期待。雖然基於部分血濃於水的情感,他們還是會希望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好,但是,就算祖國不行了,我們還是可以在世界上生存下去。這是他們內心真實的心聲。企業如此,個人也會如此。英國大幅鬆綁本國金融市場上的各種規定,讓每個人民親自面對風險進行學習。結果,英國的經濟從柴契爾夫人以來連續十七年都維持成長的榮景。優秀財經經理人的耀眼演出,讓倫敦復活,找回昔日世界金融市場的中心地位。

*不管人民怎麼想,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位貨真價實的領導人,這個國家是會滅亡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領導人所要負起的角色是甚麼,他要具備甚麼樣的資質才能夠當領導人。我的答案非常明確,就是了解這個時代並且能夠看到未來的人。

*因為我們的媒體和有投票權的人,只喜歡那些會塑造自己一定行的形象的人,所以提政策並且明白告訴大家如何落實政策的人,就成了"好講大道理"的人,而那些單純只會嚷嚷"加油"的人,反而評價高高在上。









第九章_向勝利組學習

*不管個人的智商有多高,也就是不管在舊思維下的個人智商有多高,只要全球化的經濟一啟動,這些智商就全都不管用了。因為全球經濟的成功要素和舊思維的成功要素是完全不一樣的。

*二十一世紀領導人所需具備的資質和能力有:指示方向,指示程度和方法,具體示範,把會的人帶進來。

*美國雖然失去了製造業,但是基本上仍然紮實的掌握了無國界經濟,控制著全球化的三種基本產業(資訊業、金融業、服務業),所以國力仍然非常強大。美國政府怒力鬆綁各種規定,讓企業自由發揮,更讓來自全世界的人可以自由創業。總之,只要人來了,錢就跟著來了。

*日本正好相反,人才與錢財都不來,而錢財之所以不來的原因是"三無":無未來性、無人才、無有趣的企業。

*要讓優秀的人才輩出,要創造新興的產業,教育最重要。美國確保大量來自全世界一流的留學生,這一點即是美國之所以強大的基本骨幹。

*韓國的一流大學,現在有一半的課程都是用英語教學。這是基於"就算在韓國行得通但在世界卻行不通也沒有用"的觀點來更改課程,並積極導進英語教育。

*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一種完全的成果主義,中國藉由實施地方分權政策,引爆都市間的白熱化競爭。因此,中國繁榮的單位不是國家,而是都市。

*如果要我列舉中國的問題,我可以連續說上好幾個鐘頭,要說多少我就有多少。但是說這些,對於日本並沒有意義。我們要向這個國家學的,是對我們自己有加分作用的"該學的部分"。我們要向所有的國家學習,我們要向所有的企業學習,我們要向所有的人學習~這是我的基本想法。

*日本人不只鄙視亞洲的中國,也鄙視包括韓國在內的整個亞洲。日本人到現在還深陷在自我的優越感當中無法自拔,特別是深信沒有道理會敗給中國的人更是一籮筐。









第十章_21世紀的教養

*人類想法的優先順序因為全球化而改變了。對音樂藝術的鑑賞能力,對自己祖國文化、傳統的深度了解,當然還是很重要。但是個人對於全球面臨的議題的個人想法,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要。要正確回答這些議題,除了要有知識、見識之外,本身還必須具有經驗。現在大家該共同擁有的,應該是時時刻刻想到:做為地球公民的一份子的自己,到底有甚麼具體想法?又該採取甚麼具體行動?

*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日本人只知道緊抓著過去成功經驗和支撐過去成功經驗的教養過日子,大腦不再思考,新創意也不再問世。可是現在我們所需要的教養已經隨著時代改變了。如果大家能夠發現這個事實,現在日本人不思考的情形就不會發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