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尋求靈魂的現代人(榮格原著,台北:志文出版社),頁23~24
了解顯然是一項主觀的程序。它可能非常局限於單方面的了解,因為醫生了解了,患者卻不然。在這種情況之下,醫生常把說服患者視為其職責的一部分,可是假如患者不願意,醫生便指責他故意抗拒。
***********************************
每當了解只局限於我這一方面時,我總是強調自己尚缺乏了解。其實醫生了解與否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患者。重要的是雙方經過共同研究與深思的結果。事故,醫生的了解工作,如果隨隨便便根據某種原理就為一個夢遽下判斷,而此一判斷在理論上雖佔得住腳,但卻無法取得患者的同意的話,那麼結果必定非常危險而且不公平。只要一有上述的判斷出現,實際上必然是錯誤的。另外,如果了解的結果能夠預期患者將來的行動,但卻阻礙了患者的正常發展的話,那麼這種了解必定不正確。假如我們想找出真理,我們唯一能夠的是訴諸患者他自己,可是假如我們在他的進展過程中協助他遵照此一原理去做,那麼我們才可說是已經真正達到了他的內心深處,這種作法將更能感化他,影響他。
如果醫生的解釋只憑其單方面的理論或者先入之見為根據,那麼他說服患者或者導出任何治療效果的機會就完全依靠『暗示』了。而暗示,常會很不自然的抹煞患者的獨立性格。
**********************************
我很喜歡這一段,因為它提醒我,
助人者,目的是在幫助對方提昇以及轉化,而不是成就助人者自己。
也很符合NLP的精神,
對方不同意我們的解釋,這就代表了溝通上面存在問題,
以策略的角度來說,我們沒有導出他的策略,而是植入我們自以為的策略。
另外,在助人過程當中任何的作為,應該以對方的福祉為依歸,
所以,需要做整體性的考量,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助人者自己心中要有一把尺,
不是度量對方,而是度量自己。
- Dec 27 Thu 2007 22:06
何謂了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