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前,翻開法華經,看了一些,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當中,年節已近尾聲,
昨晚把法華經(原文)看過一遍,
覺得真的很好看,就像一部意境悠遠的小說,
也像一部電影,
把一位認真教學的好老師,
諄諄善誘的形象,
以及他心裡面的想法和作法,
鉅細靡遺的交代出來。

這其中,有含意很深的部份,我還不能理解,或許得找到合適的註解來好好研讀。

不過呢,我對於化城品當中的譬喻,印象很深刻

**********************************
覺得這就像是榮格『個體化』過程的很棒的描述,
這個旅程,有艱難困苦,也有甜美富足,
而那個目標,不是我們耽於目前小小的安穩,就能夠達到的。
目標,永遠在前方............

摘自『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

諸比丘。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眾又清淨。信解堅固。了達空法。深入禪定。便集諸菩薩及聲聞眾。為說是經。世間無有二乘而得滅度。唯一佛乘得滅度耳。

比丘當知。如來方便。深入眾生之性。知其志樂小法。深著五欲。為是等故。說於涅槃。是人若聞。則便信受。

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若有多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所將人眾。中路懈退。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

導師多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今此大城。可於中止。隨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隱。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

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歎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於是眾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隱想。

爾時導師。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倦。即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處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

諸比丘。如來亦復如是。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

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 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 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p.s.關於此品的白話解釋,可參看
http://book.bfnn.org/books/012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