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綠島旅遊歸來,
在msn上面跟好朋友聊聊天,
分享生活以及學習。

好朋友小妮分享了她的九型人格學習心得,
這給我們很大的觸發,
於是紛紛發表心得和感想。

獲得小妮的允許,
於是我把她和我的發言,
做了一點整理跟修飾,
張貼出來,跟朋友們分享。

這篇的主要觸發點,在於很多人追求靈性課程,
上了許多自我成長的課程,
可是最後還是回到原來的生活秩序裡面,
我現在的看法,
認為就是除了感覺良好以外,
其實還需要刻意的(同時在那當下也絕對會感覺不太好)的練習與自我要求,
改變,
除了瞬間的心念以外,
我想,還是需要物質(大腦神經)的基礎的。

------------------------------------------------------------------------------------------------------------

小妮:好久不見囉

 

生命樹:恩啊,六日一去花東還有綠島。

 

小妮:真好

 

生命樹:啊,愛台灣拉車之旅

 

小妮:不錯喔 有度假有運動有休閒。你後面是金針花嗎?

 

生命樹:坐到腰都酸了,黑阿,六十石山

 

小妮:很美喔

 

生命樹:我老婆很得意,說她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把我拍得還可以看。那天,花開得很盛太陽很豔雲很白天很藍風很涼

 

小妮:聽起來就很有美麗的感覺

 

生命樹:主要的是,有個很專業很敬業的當地解說員,整個感覺加值

 

小妮:是阿 被說的很有感覺 我懂

 

生命樹:跟別團交會的時候,聽到別的解說員半推銷的說法,就覺得手法有差

 

小妮:恩恩,聽起來讓大師有滿意到喔

 

生命樹:我老婆開心我就滿意,呵呵^^  對了,最近的人格九型上得如何?

 

小妮:似乎有一些特別清楚 有一些怎麼都不清楚,其實這一次的課程滿有收穫的,在衝突之下 本能的自己就跑出來自己整合

 

小妮:很多人都哭到爆喔,我跟OO還有xx哭成一團

 

小妮::zz說真的 挺『神奇』的,到最後發現筆記裡老師也沒說什麼

 

生命樹:喔?果然很靈修

 

小妮:恩 會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動力模式,當看到動力模式之後,接下來其實有幾個問題去辨識 分別為九種特質。

我覺得這是一套直接由信念切入深達內在動力系統。光一路下來許多細微的信念以及不可接受未能覺察的,通通會跑出來。過程中滿撼動的

 

生命樹:對呀,每個人都是充滿衝突的劇場人生呀

 

小妮:所以應觀眾要求 應該更有看頭

 

生命樹:怎麼判斷類型呢?

 

小妮:舉第四型浪漫主義者做例子好了,問題會是:『你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缺少與不足?』這是問題喔

小妮:他練習的方式是兩人一組,有一人發問,只問這一句話,重複的問,只回答,只接納,然後探索者就一直回應,感覺自己內在的經歷以及注意力的流動。

這過程就很精彩。

 

另一個第四型的問題是:『你如何專注眼前活在當下 欣賞眼前的一切愛與美好』

這兩個問題是第四型的,所以,每一型都會有一套問題

小妮:第四型的人,看不見眼前,總有一股動力,覺得摘不到的星星永遠最美,於是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

無法專屬在當下的團體,抽離,因為總有一種完美境界,在追求一個又一個的目標、 一次又一次的追逐,而始終看不見 自己。大致上是這樣吧,這第四型的。

 

小妮:感動的是看到很多人在自己的型裡 的碰觸 從一到九 都很棒。看見那種動力 驅動每一行的人的驅動方法 童年經驗的烙印 都會很動容。

 

生命樹:這會讓我想起正向心理學配合禪修的書裡面會提到,會要我們做這樣的練習,去特別的,讚美自己被感動的這塊,而且,請你想著,這世上有這多美好。

所以

當下的是美好的

理想中的,也是美好的

從這個美好到那個美好

人生無處不好

 

小妮:好好喔 大師真美好 難怪生命力這麼豐厚

 

生命樹:其實光是接受現狀,這樣還是不夠的,我自己慢慢覺察我自己,除了安於當下以外,對於美好理想追求,是需要過刻意的訓練才有機會達到的。

我們的信念或者價值系統,是從小生活經驗以及大人耳提面命多年累積之下,形塑大腦的樣貌,某些感受或者過去經驗就是比其他的感受或者經驗容易浮現出來,也更揮之不去,如果只是安於當下,那麼或許就變成一種阿Q

我 認為的安於當下,指的是不用花力氣去批評現在的自己,同時,把省下來的心力更有效率的集中在自己想達成的目標上面。最近的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人年紀大了 通常心境比較樂天知命,原因在於大腦前額葉隨著年紀增長會更發達,循著這個發現做的研究,目前也同意經過刻意的訓練,大腦原本就可以產生這樣的改變。

 

小妮:不過我不是很容易耶,我有努力的去看一些這方面的書,但是會發現自己隱隱的還是很容易的從負向心態出發,感覺想用腦子催眠自己,卻不是那麼被說服。

 

生命樹:『感覺想用腦子催眠自己,卻不是那麼被說服。』~這句話是重點,也是改變的起點。

 

當你發現還是『隱隱約約』會想到的時候,那個負向的東西至少它已經從主題變成背景,不會只有負向心態,這就是進步,這也是剛剛提到的刻意,就是在意識控制的狀況下,強迫自己往正向的方向去想,去感覺,去尋找過去經驗。

不 同的派別會有不同的作法,如果負向的心態可以分解成一個一個的負面想法或者經驗,我們可以把他看作是『念頭』,認知學派叫你學會反駁,行為學派會讓你運用 減敏,禪修學派會讓你辨識這是念頭,他們其實在做同樣的一件事情,就是當境界(內外在刺激)出現的時候,原來你大腦習慣性的連結到負面的狀態,這是一種習 慣性,所以當你『感覺想用腦子催眠自己』就會發現『卻不是那麼被說服』,這時候,需要建立一個新的更強大的腦神經連結,腦神經的連結的建立,可以來自一次 很強大的刺激,然而,當我們找不到足夠強度的經驗來改寫這個連結的時候,刻意的持續的把注意力放在某個我們期望的狀態上面,一段時間下來,也會累積到足夠 的強度。

記憶,是腦神經系統的一種改變,而它的前提就是要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就是意識狀態注意的焦點所在。有某種對於人格的定義就是:『一個人所有的記憶的總和,就是他的人格』。

 

所以,要問的是,如果你讓自己繼續堅持去想正向的事情,會發生什麼?

 

小妮:可能會變的很刻意,很不自然,但是還好啦

 

生命樹: 呵呵,改變真的讓人不習慣,這讓我想起舒適圈的理論來,如果追求當下的舒適,那麼,一切的改變就無從發生。要不要試試看二十一天法則?每天花一點點時間,二十分鐘,半個鐘頭最多,把練習程序跑過一遍

 

小妮:好 我試試看

 

生命樹:是啊,我最近從我們的好朋友身上看到他的意志力,那種堅持,也看到了他的改變,這讓我看見,原來改變,來自於這樣的堅持以及刻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