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命理網站上面,看到有人求問:
『會復合嗎?我們的結局會如何?』
這樣的問法讓我很疑惑,似乎是來找人背書的,
於是我點進去看看發問的人是怎麼說的?
她的敘述摘要如下:
交往多年,一年多前分手過一次,後來復合,兩三個月前第二次分手。
怪的是在一起時覺得好累,剛分手時感覺如釋重負,
可是分手一陣子以後又會想念他。
再這樣下去我擔心也許真的又會復合。
我知道如果我提復合,我們就真的會復合,
如果我不提,沒多久他也會提出來。
我不知道應不應該再試一次?
我的理智告訴我行不通的,
可是感覺好像又有一股力量把我拉向他,真的很煩惱。
我很想知道我和他會不會復合? 我們最終的結局會如何?
*******************************
看了她的敘述以後,第一個跑進我腦海裏面的就是家庭暴力的循環,
於是我留言給她:
撇開命理,從您的描述裏面,
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虐待與被虐待的循環,
運氣好的一點是尚未發生暴力事件,
因此還沒有進入升級版的暴力週期。
當然,也很可能只是我的職業病,您的男友未必會那樣。
不過呢,建議您找這部電影來看看吧 單程票
就當作是對於社會上一些人多點了解也好。
*********************************
她的回覆摘要如下:
其實虐待狂和被虐待狂的情結一定要有暴力介入嗎?
很多一輩子生活得不快樂的怨偶,是不是也有這種情結?
由這個角度來看,說我有被虐待狂我同意,
差別只在不是誰都可以虐待我,也只有這個人吧!
有時理智抵擋不了孽緣, 無奈!
*********************************
說真的,如果要說這是孽緣,從某個角度來看,也不是不可以,
然而,我總是從『習性』這個角度來看,
習性就是累積很久的習慣,可以說是累世累積下來的,
但是也可以是這輩子家庭的互動模式造成的習慣與上癮。
如果什麼事情都推到累世這個沈重的概念,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開始改變我們的習慣?
如果什麼都歸諸於緣份,
那麼大家都當阿宅,我就不信良緣真的就會從天而降!
所以,我比較習慣先從家庭互動的代間傳遞的角度來看這種事情,
我給她如下的回應:
感謝您這麼深入的回應,
那麼我的直覺大概沒有錯得太離譜。
至於您說的孽緣,
我們學心理輔導的人比較會先從『習慣』這個角度來看,
除非您換個固定的男朋友,感情很好,然後沒有這樣的互動問題,
只有跟這個人才會這樣,
這時候,這是個特例,那麼用孽緣來解釋才比較貼切。
我的意思是,
在您的經驗當中,大概只有這個男人會給你這樣的牽掛,
為甚麼呢?
我想一開始認識的時候他應該不是後來這個樣子,
甚至於,恰恰相反,溫柔體貼耐性到了極點,
讓妳覺得過去父母互動的負面經驗再也不會在妳身上重現。
然後在相處當中,慢慢的,有一天你突然發現,
怎麼跟我父母親的互動這麼像,
然後你理性上不喜歡,
然而,好像只有他才能那麼跟你配合。
其實,這並不是孽緣,只是一種彼此對於父母親互動的不滿意,
因而在交往的一開始過度補償所顯現出來的反向特質。
等到交往穩定以後,我們就會被原來成長過程當中習慣的情緒迴路所支配,
然後開始去尋求在對方身上得到自己習慣的那種情緒。
這是習慣,不一定是那種因果循環底下糾纏不清的孽緣。
********************************
後來,她的回應如下:
和大大對話如攬鏡自照,
似乎又把自己看清楚些,
真奇妙
再次感謝大大
********************************
簡單的講,
就算是孽緣,也該從這輩子開始解除過去的糾葛,
因此,重點在於找出我們在關係當中飲鴆止渴的那個鴆到底是什麼,
然後發展出新的應對模式,以及對於情感需求的好的互動方式,
只有找出癥結點,培養新的正向的習慣,
這樣子,這個所謂的『孽緣』才有終結的一天。
從NLP的角度來看,我們要解消這個『孽緣』的成因,
培養新的好的策略,
而不是找到一個原因,然後就認為這世界只能如此,
如果是那樣,恐怕也不是釋迦牟尼佛對於因果所抱持的態度吧。
- Mar 28 Sun 2010 22:12
是孽緣還是習慣~從NLP的角度來看如何處理致命的吸引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