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總是認為,有個卓越的模範在那裡,
只要研究透徹,
然後就可以跟他一樣。

NLP的假設如此,
瘋狂的迷巴菲特也是如此。

這些,
忽略了每個人擁有的物質條件不同,
也忽略了每個人的心理特質的不同。

*********************************

講到策略的研究以及模仿,
我覺得,人的特色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那是資源,也是侷限,必須接受以及承認,
這樣才能運用我們所真正擁有的資源。

有人說,『研究指出,女性對投資比較理性』,
我則認為:平均數會騙人! 對每個成功的人來說,他只有『自己』的策略
我會覺得某個人的策略不夠理性,
即使他在最近的一段日子裡面,從台灣股市裡面獲利超過百分之二十。

原因是對我而言,理財的安全性是我最重要考慮的因素。
我要說的是,每個人都只能在自己的特質裡面,去磨練出自己的一套策略
如果你相信直覺, 那麼,他的策略是理性的。
但是我在乎的是『安全性』,我更相信歷史經驗可以提供的大方向。

所以這是每個人看重的點不同,而實際上,從經驗上得知,
任何時候,都有人從股市(或者擴大的說,金融市場)當中獲利,
一樣的,任何時候,也有人在股市當中賠錢。
所以,任何觀點構成的策略,
我想,都有他能夠獲利的環境以及時間點。

我覺得會出問題,主要在於變換標準,
只要能夠一以貫之,多頭空頭,都有機會賺錢。

對了,還有口袋的深度,
當你的策略機會來的時候,你還有沒有物質條件?

這是『隱藏的邏輯』一書裡面提到的,
有錢人之所以有錢,
是因為在辛苦累積第一桶金之後,
一開始的投資『運氣』很好的連續幾次成功,
於是他的資本就會雄厚到可以承受打擊,
即使之後某項投資失敗,
也可以在其他的投資當中獲得補償。

而那些在一開始就連續遭到幾個失敗的人呢?
大多數,從此成為卡奴屋奴,
成為底層的人物(當然,這是社會的中堅與基礎,我們要致上敬意)。

這也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始終無法在人類社會當中消除的深層原因。

*********************************

拉回來講模仿,

為何只有一個巴菲特?

因為你的人格特質以及生命經驗在腦神經系統所留下的烙痕,

跟他的不一樣。

所以在面臨史無前例的金融變局的時候,

他仍然會表現出巴菲特式的處理方式,

而那些自詡為巴菲特專家的人,

因為沒有前例可尋,於是只能楞在當場,

等到人家出手以後,才在那裡加圈加點口沫橫飛,

靠著分析巴菲特賺點鐘點費。

而花錢去聽演講的一般大眾呢?

當然就因為時間差的因素,

成為被坑殺的可憐散戶。

**********************************

時間差,永遠是一個最偉大的因素。

第一個做某件事情的人,會被記住。

而第三第四或者第五個,忽略時空改變,硬套照搬的人,

會被淹沒。

這也就是,Satir永遠偉大,

而Bandler模仿得再像,仍然不會是Satir。

因為,時間不同,而且,人格特質也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