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閱讀,準備下星期的全腦學習工作坊。
想找到關於提昇專注力,以及增進學習動機的資料。
發現對於大腦的研究,真是一日千里。
過去NLP的一些假設,
蠻獲得最新研究的支持。
例如,想像的只要夠具體,對於大腦的影響跟真實發生的事情,
效果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裡舉個例子:
人類情緒的處理中心在大腦額葉,
它同時也是工作記憶的處理中心,
所以那些不久就會再度使用到的資訊會儲存或者預先提取放到這裡來,
因此,情緒會影響到我們如何處理剛剛看見,聽見,或者感覺到的東西。
同時,額葉透過不同的神經管道也會影響長期記憶的連接方式,
意思是,當我們處於某種情緒的時候,
過去類似的記憶會更容易被喚醒而進入意識當中。
研究壓力的學者薩波斯基說:
『人可以把自己想像成非常憂鬱,以致大腦皮質就想著一個抽象的負面想法,
並且說服其他腦區相信,這個想法就像一個有形的壓力一樣真實。』
大腦為了求生,被設計成對於危險徵兆會有立即而強烈的反應,
並且在危機(或者想像的危機)解除之前,
會忘記快樂與希望,這是為了集中資源解決危機。
然而,在現代的社會當中,這項求生的功能,
反而調轉槍頭對準我們自己。
人腦把它的工作效率也發揮在記取具威脅性的事物上,
以及對於威脅事物的想像。
我們會想像出一切可能發生的細節,
並拿煩惱與某些可能永遠不會出現的事情來折磨自己。
而光是這些念頭就足以把情緒往下拉。
所以說,消沉是人為了自己的想像力與智力所付出的代價。
*******************************
這段話,
值得我們深思。
有句話說,不是人在使用語言,而是語言塑造了人類,
我們說的話,想的事情,反過來,塑造了我們大腦神經系統的連結方式。
- Nov 09 Sun 2008 10:44
我們想像中的不幸福,就造成了我們的不幸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