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LP當中,
語言的模式,最主要的有兩種,
一種是Meta Model,它基於人類不可避免的會對訊息進行刪除,扭曲,類化的工作,
因此要幫助一個人重新回到經驗當中,對於事情有不同的發現與學習,
就可以透過Meta Model發展出來的問句達到這樣的效果。
另一個語言模式就是米爾頓語言模式,
這個模式剛剛好順著人類必然有的刪除,扭曲,類化三種現象,
讓當事人用自己的地圖去填補我們所給予的語言當中的空隙,
於是,對方會因而掉進語言所織成的獨特世界當中。
********************************
當我們學過了語言模式以後,接下來信念上場了,
那語言跟信念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在這個課題上,可以留意的是,
人只要說話,就會透露出一些他所說的話背後的價值觀,
其實每個人對於自己都有好幾套敘事,
我們到底到什麼時候才會把對於自己真正的敘事搬出來講?
有一個角度是說,不管一個人說什麼,
只要他講出來的,都代表某個角度的他自己。
這樣也不錯,如果你是從邏輯經驗層次的角度來看的話,
的確不管一個人說的內容是不是真實的,
他只要說話都會透露出他的某些信念來。
如果你比較執著於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他對自己的看法,
我只要聽真的故事,
那問題就來了,一個人真的故事到底在哪裡?
信念其實是一個互相交織的網,
在每一句話裏面都會透露出這個東西的一點點訊息,信念的一部分。
那問題是,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才能開始對信念進行一點點的工作?
這是我們要考慮的。
有了語言模式,我們可以更清楚的去『聽見』別人話語背後,那個更高的相信或者價值觀,
而有了這些資料以後,
我們就可以善用我們的米爾頓語言模式,
試著進到對方的內在世界,
和他的潛意識做一些溝通,或者,引發對方所想要的改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