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N

 

 

 

人本取向NLP專業執行師課堂札記~#第8期基礎課程1
當我們提到NLP其實可以讓人專注在此時此刻的時候,有夥伴談到濾鏡的概念。
以往的觀念裡面,我們都會提到濾鏡(或者說不同顏色的鏡片),這種講法,暗示著一個人其實可以很容易的決定自己要用怎樣的角度來看世界。
然而,這會讓我想到,最近這些年其實在最新的知覺心理學課本裡面會提到大腦視覺處理流程當中的一個組織,叫做LGN。
當光學的刺激由眼球眼窩中間的視神經開始向大腦傳遞,最後形成我們"看見"的圖像,在這個過程當中,組成圖像的訊息裏頭,只有大約百分之十的訊息是根據視神經傳遞的資料,而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資料,是由LGN這個組織在訊息通過的時候,主動補充的資料。
意思是,我們以為是我們的眼睛看到這個空間,
然而其實真正在我們大腦裡面所呈現的圖像只有10%是客觀的外界物理刺激,主要的是大腦裡頭根據過去經驗儲存的一些相關的模板,會把一些預設的資料放進去,最後在大腦的視覺區整合這些訊息,組裝出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的樣子。
這很像如果家中有日本時代或者清朝時代的祖先照片,
只有頭是真正的照片,其他的身體還有衣服,
都是預先印好的,
也就是已經有一些預設的模組,
怎樣的視覺刺激在這樣的情境裡面,
可能會是怎樣的。
大腦根據之前生命經驗累積的模板,
會自動配套添加。
這節省了我們需要耗費在對外觀看所使用的注意力,
可以更快的把大腦的資源運用在判斷有沒有甚麼新事物上面。
.
當然,這樣的方便也是要付出代價,
它會讓我們不會真正看見所處的環境。
例如晚餐全家人一起吃東西,
我們感覺是我們會看到完整的畫面,
看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著晚餐。
但是實際上我們通常只會看到晚餐的菜色,
甚至於只注意到自己所吃的東西。
你真的有"看見"一起吃飯的家人,
當下的狀況嗎?
你真的有注意到今天的餐桌跟平常是一模一樣的嗎?
除了視覺以外,
我們是不是在其他的感官管道也有類似的情況呢?
難怪薩提爾會對班德勒說,
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熟悉感了。
如果沒有NLP必然成功公式隨時放在心裡,
如果沒有NLP感官測量以及觀眼知心的基本功的訓練,
其實,
我們或許自始至終都活在自己過往生命經驗所形塑的,
感官網路當中的預設的模板所組成的世界裡面。
.
#第9期暑假密集班開始招生

1.基礎裝備 7/1-2,8-9

2.知覺     7/15-16,22-23

3.語言與信念  8/5-6,12-13

4.改觀與統整  8/19-20,26-27

報名連結:
https://www.wanadienergy.com/%e4%ba%ba%e6%9c%ac%e5%8f%96%e5%90%91nlp/

 
arrow
arrow

    li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